[河南化工]冰火鏖战煅品牌

       有一种姿态叫担当,尽管远隔千山万水,那种融入血液的责任,总能唤起内心深处的光荣和使命;

  有一种精神是超越,虽然历经冰火坎坷,那种深入骨髓的执著,足以克服自然的酷寒和炽热。

  北纬40度,欧亚两洲界河乌拉尔河岸畔。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港口城市和炼油基地-阿特劳洲,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此。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又是“一带一路”的要岸。这里,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辉映,东方智慧和西方思潮互融。从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肩负着阿特劳炼油厂重整和芳烃装置开工重任的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开工部的干部职工,克服自然环境不适应、设施设备不完备、开工人力严重不足等一系列困难,化解严寒和酷暑不利炼化装置开工等因素,成功地完成了哈国项目一、二期装置的开车任务,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肯定和充分信任,打造出一支作风顽强、技术过硬、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职工队伍,创造出洛阳石化海外炼化装置开工市场的新品牌,成为中国石化首支走出国门参与炼化装置开工的专业队伍。

  “冬天寒刺骨,夏天晒脱皮”

  阿特劳洲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极寒,夏天酷热,早晚温差大,经常起风沙,而哈国项目的两套装置恰恰赶在了两极天气开工。2014年9月,开工部进驻现场着手准备100万吨/年重整装置开车,虽然前期对这里的气候有所了解,但随着严冬的到来,零下20摄氏度的常态温度,还是让他们真切地感到了“寒冷彻骨”。为了御寒,每次出门,他们包裹得像个发酵的“面包”,即便如此,寒风还时常刺得人睁不开眼。

  不管气温有多低,只要他们进入开工现场,只要投入繁忙的工作,就立刻忘记了寒冷。一次,开工部两名职工与施工方、设计方相约,一起到17层70余米高的重整再生器检查确认,走到第四层,施工方与设计方便以没穿厚棉靴为由返了回去。但因开工时间紧,必须尽早完成检查确认工作,开工部的两名职工毅然坚持走到了顶层。站在顶层平台,他俩忍不住都笑了。原来连续几天的降雪,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酷寒把他们呼出的气息瞬间凝结,在护着脸的围巾边和眉毛上结了层厚厚的白霜,极像“白眉大侠”。当他们拿出相机,准备留下现场资料以便对照确认时,发现费尽周折办下许可证才带进厂的相机,却因气温太低“罢工”了。

  在抽提蒸馏单元装溶剂时,由于罐区施工还没结束,现场不具备储存和输送溶剂的条件,只能即运即装。溶剂的凝固点是23℃,低温下没有保温设施无法作业。为了不延误开工,他们在现场搭起临时工棚,接上蒸汽直接加热保持溶剂处于液态,才如期完成了工作。据开工部负责人介绍,极寒天气下开工,防冻防凝尤为重要。在项目尾工没有结束,现场保温伴热不具备的条件下,要做好开工准备就要开创性地工作。在对各种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后,他们制定了36条极寒天气下,实现高效优质开车且操作性较强的开工措施,为装置开工提供了保证。

  冬季开工不易,盛夏开工更为辛苦。芳烃装置开工时,正值阿特劳的夏季,地表平均温度高达50摄氏度,站在烈日下犹如在铁板上炙烤。为防止晒伤,开工部要求职工,循序渐进,每天逐渐延长室外工作停留时间,逐步适应烈日下的作业。但是一进入现场,职工们往往忘记了时间。几名职工的脸被晒得红肿,但依然坚持到开车任务完成。7月3日,抽提装置成功生产出第一批苯产品,填补了哈国不能生产苯的空白,在哈国留下了洛阳石化人两极天气勇于担当的传奇。

  “一条充满坎坷的跋涉之路”

  哈萨克斯坦是内陆国家,60 %的土地被沙漠和半沙漠覆盖,物质匮乏,制造业相对落后。这里,不仅食品加工业落后,金属加工业也不发达。开工过程中需要一些在国内随处可购买到的零部件,在这里都成了大问题。开工部的职工们说,整个开工过程,就是“一条充满坎坷的跋涉之路。”

  在装置开工期间,加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每天早7时30分,他们准时从驻地发车,晚一分钟车就开走了。中午不回驻地,由行政人员从驻地把饭送到现场,大家在简易房里用餐,直到晚上8点以后才能返回驻地,有时甚至加班至晚上11点。加班频繁,驻地厨师少,无法保证加班餐饮。为了解决夜里加班的用餐问题,只能靠方便面和饼干临时充饥,而当地人口少,超市备货一般只备2至3箱方便食品,购买10箱方便面,他们往往要跑3到4家超市。

  芳烃装置酸洗,需要三台离心泵,业主无法提供。开工部跑遍了周边市场也没买到。但开工在即,时间耽误不起。经过反复研讨,开工部决定向施工单位借三台加压泵,虽然泵流量不足,但也只好一试。加压泵不是耐酸泵,泵入口由于酸液中带有气泡,经常抽空,大家就增加排气阀的开关频次,多达百余根且粗细不一的吸附塔床层管线,在间隔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要排一次气。30余米高的塔,他们不知上下了多少回。这样“组装”操作的结果就是延长了酸洗时间,相应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职工的休息时间只能严重“压缩”。

  芳烃装置开车需要C8A进行热油运,阿特劳炼厂的重整装置是汽油型装置,不以生产芳烃原料为主。在国内,装置开车采用外购C8A进行倒开车,哈国资源有限,无处购买C8A,从国内采购,运输周期长不说,费用也高。开工部一方面通过优化重整操作,提高重整油C8+A含量;一方面用C8+A,自主制备C8A,成功解决了芳烃装置原料不足的问题。仅摸索、制备C8A,他们用了近30天时间,开工部职工都说:“这是最为艰难的30天。”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在国外开工,开工部职工认为,不仅要把困难估计足,还要敢于面对挑战,依靠集体的智慧去化解。

  “创新都是‘逼’出来的”

  按照法国技术专利商要求,芳烃装置吸附塔管线清理必须由有资质的公司完成。在中国市场,法方只认口碑较好的“蓝星公司”。出于某些原因考虑,项目承包方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开工部。要完成专业公司才能完成的工作,还要通过法方验收,开工部职工确实感到有点吃力。于是,他们多方查找资料,并向与蓝星公司合作过的企业咨询,制订出了较为详细的清洗方案,还自制了清洗工具。费尽周折,用了28天时间,他们才把吸附塔管线清理干净,并通过了专利商验收。“我们想了很多‘土法’,反复改进清洗工具,虽然返了一次工,但效果还不错”。负责现场清洗工作的祁燕龙说:“有人说,你们这些清洗行业的门外汉,能做成这事,本身就是创新,我认为,这创新可真是‘逼’出来的。”

  在哈项目开工部,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张相勇,重整装置工艺工程师,既负责编写开车统筹、技术资料和开车方案,还负责现场问题查改工作。他带领职工先后发现施工问题1207项。由于过度劳累,有一次,他竟晕倒在现场。邢卫东,开工部副经理,主管重整装置开工,在仅有2名重整装置工程师的协助下,承担了很多具体的工作,顶着巨大的压力,对技术问题进行拍板确认,开工期间足足瘦了10余斤。静设备内部检查、动设备运行调试,难度大,要求高,副经理刘志成就和设备工程师李伟一直盯在现场,白天钻塔爬罐,晚上梳理问题,制订出次日的工作目标。贾小慧,重整装置内操,开工时,她曾两天一夜没离开岗位,直到身心疲惫,眼睛疼痛,才不得已离开现场。

  征程未已,激情正浓。在完成一、二期开车任务后,哈项目开工部即着手三期项目的开工准备。尽管每一次征战,他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同,但他们知道该怎样完成好这些任务。他们要用“讲责任、守纪律、能担当”的企业作风,把洛阳石化这块拓展海外石化装置开工市场的“品牌”煅造成金品牌,让中国石化“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旗帜高高飘扬。(郭谦 饶燕)

 

 

 

信息来源: 
2016-10-14